首頁 > 聯網資訊 > 「長者友善」病房 長者住得舒適

「長者友善」病房 長者住得舒適

資料來源 () 圖片來源()

本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。統計處數字顯示,本港去年有11065歲或以上的長者,佔了人口比例的一成五。以新界西聯網為例,服務的人口中超過一成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,為了讓長者在留院期間可以住得更舒適,聯網內的醫院在裝修現有病房及增設新病房時,都會特別設計引入「長者友善」病房。

本港的男女的平均壽命位居全球第一,根據日本厚生省發表的統計,香港男女的平均壽命分別達到81.24歲及87.32歲,領先素來以長壽馳名的日本,長者在住院期間的需要,將會是公營醫療將來要面對的一大挑戰。「長者友善」病房讓長者在留院期間可以住得舒適一點,其中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今年十月啟用的內科及老人科病房,便採用了這種模式設計。

大型病房一般都會劃分不同病格,病格雖然有大有細,但病床外觀基本一樣,莫說是長者,年輕人也難保不會走錯。為了方便長者「認路」,新啟用的病房,便採納了長者友善的設計,每個病格的牆壁都塗上不同顏色,又會貼上貼紙,讓單調的病房看起來親切一點。而病床旁邊,亦會盡量放置供長者使用的「大班椅」,讓可以長 者可以較舒適地坐下來進食及休息。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,病房也安裝了天花懸掛的病人吊運系統,一方面方便運送病人往洗澡或出入病房,也減低職員在扶抱的過程中引致受傷的機會。

由於長者復元能力較慢,平均住院時間也較年輕人長,護士會以大型字體,在壁布板上張貼日期和天氣情況等資訊,讓長者留院治療期間,仍然知道有用資訊。病房的陳設也加入了懷舊元素,讓長者看到他們熟悉的照片熟悉的物件,增添親切感。

另外,膳食方面亦加入了「貼心」的安排,醫院飯菜雖然每餐的餐單都不同,但醫護團隊在評估長者的情況後,會容許長者加添一些調味料到飯菜中,例如少許豉油及辣椒醬,這些看些簡單的小東西,卻為留院長者增添了歡樂,不少公公婆婆在飯菜加入調味料後,都「食多兩啖」。

2016年11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