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聯網資訊 > 高效消除脂肪肝——節制飲食 運動減肥

高效消除脂肪肝——節制飲食 運動減肥

資料來源 (星島日報)

肥胖不但影響外觀,更已被視為疾病的一種,別以為脂肪只會積聚在肚腩、手臂和大腿,脂肪亦可以積聚於內臟。經常飲酒、吃肥膩食物和甜品的人士患脂肪肝的風險會大大增加。脂肪肝患者一般沒有病徵,若情況嚴重會影響肝功能,想「搣甩」脂肪肝,便要從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做起。

肝臟是人體第二大器官,功能廣泛,其中主要功能包括製造蛋白質、膽汁及處理血液中的有害物質(例如酒精)、幫助分解脂肪及將葡萄糖轉化為肝糖、調節膽固醇水平等。

陳勁芝指出,肝臟在身體的作用就如一家零件廠,不同的食物經過胃部消化及腸臟吸收後,養分會分解並走進血液,當血液流經肝臟,肝臟便會把這些「零件」處理及組裝成身體需要的物質,包括脂肪、糖分及蛋白質,沒有用過的會留作儲備或排出體外。

正常肝臟有百分之四至五是脂肪,當肝臟內的脂肪多於百分之十,即屬脂肪肝。脂肪肝有兩類:一種是酒精性脂肪肝(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),另一種是非酒精性脂肪肝(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,NAFLD)。

酒精含有毒性,被人體吸收後會被身體分解成三酸甘油脂,當過多三酸甘油脂積聚在肝臟,即形成脂肪肝,每天飲兩至四杯酒即增加此風險。而飲用酒精亦會減少肝臟分解脂肪及排出脂肪,容易產生脂肪肝。數據指每日飲用六十克酒精便會產生酒精性脂肪肝。

脂肪肝患者當中八成並不是酗酒人士,在香港,非酒精性脂肪肝相當普遍,成人的患病率為百分之二十七點三,每年發病率為百分之三點四,患者多數為肥胖人士。患上非酒精類脂肪肝原因眾多,其中一大因素是飲食,即過量進食肥膩食物和甜食等。一般而言,當碳水化合物或糖分攝取量過高,而身體未能用掉,肝臟便會把它們轉化成糖原,待身體有需要糖分時使用。但當糖原儲存量過多,肝臟會將之轉化成脂肪,以便儲存於身體脂肪細胞,但同時亦增加在肝臟積聚脂肪的風險。

所有餐桌糖,包括砂糖、白糖和蔗糖,均由葡萄糖及果糖構成。相比於葡萄糖,果糖較易被轉化成三酸甘油脂,故較易增加脂肪肝風險。從前中央肥胖的人士會被謔稱有啤酒肚(Beer Belly),相信這與酒精性脂肪肝有點關係。現在很多人不喝酒但有像啤酒肚的大肚腩,近年更被稱作有糖肚腩(Sugar Belly)。

進食過量果糖含量高的食物會大大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,這些食物包括:高果糖糖漿、汽水、蛋糕、糖果、甜飲品及甜品等,早前有研究顯示每日飲多於一罐普通汽水,便會增加脂肪肝風險百分之五十五。此外,當身體代謝果糖時會產生嘌呤,增加製造尿酸及增加痛風症的風險。

並非只有肥胖人士才會有脂肪肝,但肥胖是脂肪肝的其中一大因素。研究指出,BMI超過30的人士當中,有八成有脂肪肝。

除了體重超標(BMI>22.9),中央肥胖人士(女性腰圍31.5吋或以上;男性35.5吋或以上)、三酸甘油脂過高(1.7μmol/L)、高密度膽固醇比較低(男士低於1.03,女士低於1.29)和空腹血糖高等均是脂肪肝的高危族類。脂肪肝大部分出現在成人身上,但小孩亦有機會有脂肪肝,視乎生活習慣。

脂肪肝並非直接受遺傳影響,但若有家族糖尿病歷史,則會增加患上脂肪肝的機會。脂肪肝患者基本上沒有病徵,大部分患者均是在體檢時發現問題。

初期的脂肪肝未必會影響肝酵素,但嚴重則會影響肝臟的運作,甚至令肝臟纖維化及演變成肝硬化。脂肪肝患者的空腹血糖亦會受到影響,正常的肝臟會在人體血糖低的時候分泌糖分作平衡,但脂肪肝患者肝臟不正常運作,肝臟不定期分泌糖分,於是令患者即使沒有進食,血糖依然過高。

預防脂肪肝的最簡單方法是節制飲食,少喝酒、少吃肥膩及高糖的食物。香港中文大學在二〇一三年的研究發現,脂肪肝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及持續運動減肥,六成四的人可以消除脂肪肝。

若孕婦有脂肪肝,其有妊娠糖尿病的機會率一定比較高,因此無論任何時候,任何年齡的人士都要注意飲食,預防患上脂肪肝。

2017年5月16日